下部 初涉上海滩 十六 上海女人的精髓所在

小说:我的禽兽生涯 作者:侯希白

        (十六)

        那天在老处长那里聊得比较投入,不觉已到傍晚。老处长说难得过来一次,要我留下吃个便饭。看老人家那么盛情,不忍拒绝。

        晚饭时间,老处长夫人从外面回来了,轻轻的打开门,然后轻轻的合过去。老处长把我介绍给他的夫人,并让我称她方阿姨。方阿姨带着一副丝边眼睛,穿一件深黑色的套裙,神态安详而斯文,让我惊讶的是她的脚上穿着一双精致的红皮鞋,鞋口处细边闪着洁净的光泽,脚踝纤细。虽然在北方生活了那么多年,方阿姨还是操一口绵绵软软的上海话,举手投足间透着优美、自然、平和。我一直以为优雅是不随年龄而改变的,想到了周杰伦的那首《上海1943》,“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象,爸和妈当年的模样,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,消失的旧时光,1943,回头看的片段,有一些风霜,老唱片,旧皮箱,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,藏着一片玫瑰花瓣,…”。走过岁月沧桑洗礼的方阿姨,算是上海女人的精髓所在吧。希望自己的爱人在若干年后也保持着这样一份优雅的风韵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起吃饭的时候,我了解到:老处长退休后,每天就是待在家品品茶,养养花,种种草,或出去散散步,到公园打打拳,偶尔原来的单位会组织他们到度假胜地去旅游,生活过得丰富又单调。方阿姨则热衷去教堂做做礼拜,和教友们交流集会什么的。他们有个儿子,在澳洲读完书后,就在那边定居了,然后结婚生子,两三年时间回国一次。儿子多次要他们过去居住,两人都不太乐意,首先是语言不通,过去后听不懂外语没法和当地人交流,会很吃力;其次生活习惯不同,饮食什么的吃不惯,气候与这边相反,身体也吃不消;再次不想过去看儿媳的脸色过日子,老人需要的是清静。老两口还有个女儿,在北京某知名外企工作,女儿比较的有孝心,正在积极的申请调到她们公司的上海分部来,这样好有时间多陪父母。毕竟老人年纪大了,身边需要有个照应。看来养女儿比儿子要强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小心翼翼的陪他们吃完晚饭,老处长让再坐一会儿,佣人阿姨端出了水果。方阿姨得知我是搞IT的,作出一副很惊喜的样子,让我去帮她弄弄她的电脑,说已经没法上网很长时间了,她也不太懂怎么去修理。我说她挺时髦的啊,还热爱上网。方阿姨说,哪里啊,上网可不是为了好奇好玩。电脑是女儿从北京托运过来的,她用电脑就是用来接收闺女和儿子的E-MAIL,她还专门跟人学习了些简单的电脑知识呢。方阿姨有模有样的打开电脑,开机画面是他们一家四口人在天安门前其乐融融的合影,看上去很温馨。我鼻子一动,多好的一家人,有些感动。我的妈妈是不是也在念叨我呢,一直嫌她唠叨,虽然经常打电话回去,每次通话时间也不长。有时间一定常回去陪陪她老人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仔细的把电脑从硬件和软件都检查了一下,原来是上网拨号的程序有个文件丢了,找出光盘,把驱动安装了一遍。然后重新启动电脑,听到悦耳的拨号声,显示连接成功。方阿姨从抽屉里翻出一张纸片,上面写着一个E-MAIL地址,还有密码,我按照那些敲上去,进到了那个信箱,里面有十几封未读邮件。征得方阿姨同意,我打开,是她儿子的来信。方阿姨让我读给她,然后她口述,我帮她回了信。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天下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啊。

        从老处长家里出来的时候,外面早已灯火通明。上海的绮丽繁华而空洞的夜晚已经开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住处,看到肖柯行脸红脖子粗的在打电话,可能是和老婆在吵架吧。我对他做了个手势,转进自己的房间,掩上门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人成天说的话题不外乎炒股票啊,炒房子啊,倒卖倒买啊,与物质打交道多了,人都彻底的市侩化、庸俗化了。可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啊,总设计师邓爷爷不是强调两手抓嘛。当然,邓爷爷也说过,不管白猫黑猫,抓到耗子就是好猫。大家伙儿都急着去抓耗子去了。这是一个欲望的时代。有时候真觉得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生活的很幸福,大家学习红宝书,跳忠字舞,唱样板戏,过得日子多实忱啊。我想那是因为人心里有底儿,觉得踏实。